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

《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分5篇演講稿,寫於1878年,當時德國正好處於工業革命時期,普及教育、人文主義、科學革命同資本主義都係差唔多時間點爆發式流行。

演講稿中,佢以一人分演4個角色,用對話錄故仔形式黎做引子帶出唔同時期既佢對於教育既觀點,分別係兩位青年學生、教師同哲學家,緣起係咁,兩位文青相約黃昏於樹林中練習槍械射擊(真人經歷?),教師同哲學家咁啱結伴路過覺得煩擾心諗好撚嘈做乜鳩 睇撚住射撚到人,文青們心諗關你撚事咩 阻撚住哂,跟住就展開左一場老中青辯論。

咁我就節省少少直接講point,佢對德國當時成個教育生態既批判,落到今日香港都係好適用

1.教育中的兩種錯誤傾向
「回憶學生時代抵制功利化教育體制和進行自我教育的經驗。擴大教育的傾向:教育的普及化,使教育淪為謀生的手段,縮小教育的傾向之一:教育的學術化,使教育淪為學術分工的工廠(學究)。兩種傾向在新聞界合流:教育的新聞化,使教育淪為新聞的附庸。 」

這兩種傾向具體而言就是教育和知識傳播遭受到稀釋、縮小、削弱、簡化、變得膚淺以迎合普及教育低端人口的目標,以及要求教育放棄其最崇高、最高貴的使命,變成一種速成教育,屈尊為其他東西服務(eg國家、商家、工作)。
正因為咁,佢寄望人抱持一種相反傾向,即「教育的強化和自足」,亦即一種精英教育。

。。。。。。。。。。。。。。。。。
2.天才(極少數人,如同金字塔)是教育的目標,教育的使命是使天才受到優良土壤的養育和支持。

sorry, 懶,直接引用周國平啲筆記: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優秀的少數人,而這少數人的責任是為天才工作,因此,歸根到底可以說,天才是教育的目標。不過,其含義並非直接培養天才,而是為天才培植合適的土壤。能夠成為這少數人已是一種光榮,“為了使天才能夠產生,就必須為之工作”,這是少數優秀者不可逃避的“艱難的義務”。而教育便是盡這個義務的主要領域。因此,尼采主張,少數天賦優異的人,包括數量較多的天賦良好的人,應該消除自負。

甘於從事輔助工作,自覺地“為天才的誕生和其作品的創造做準備”,如此才是“盡了其生命的責任“。尼采並不反對有較多的人接受教育,相反把這視為少數人的教育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他說:“倘若人們知道,最後真正教育成了的和一般來說能夠教育成的人的數目是如此難以置信的稀少,就沒有人會願意受教育。然而,如果不是有眾多的人違背其本性,只因受了誘人幻覺的支配而參與受教育,就不可能有這真正教育成了的少數人的存在,人們千萬不可公開洩露真正教育成了的人數與龐大的教育機構之間的這種可笑的不相稱;這裡隱藏著教育的真正秘密,即無數的人表面上似乎是在為了自己受教育,實際上是在為了使少數人受教育成為可能而替教育事業工作。”尼采這裡說的不是普及教育,而仍是精英教育,他的意思是,即使堅持精英教育,在人數相對眾多的受教育者之中,最後能夠真正教育成了的人所佔比例也極小,而這是合乎教育的規律的。

然而,現實的狀況是,一方面,因為缺乏精英教育,幾乎沒有真正教育成了的人,另一方面,天賦良好甚至優異的人都受到時代的誘惑,寧可自己在時髦文化中出風頭,不肯為天才工作。因是之故,降生在德國土地上的每一個天才幾乎都處於極為孤獨的境況中,備受折磨和摧殘,許多人過早地被窒息、損耗、熄滅了。」

講起教師呢個角色既偉大之處,
引用《查拉》入面一句作結
「人類偉大之處在於他是橋,而非目的。」
。。。。。。。。。。。。。。
3.教育機構與生計機制的對立

「任何一種學校教育,只要在其歷程的終點把一個職位或一種謀生方式樹為前景,就決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導人們進行生存鬥爭的「說明書」,相關的機構則是一些「對付生計的機構」,決不是真正的教育機構。」

其實都係個啲講到口都臭埋(但仍然sosad)既point,即:教育機構淪為國家操縱工具、將人視為工具、奴隸生產機器etc,近在眼前既例子有補習社風氣、贏在起跑線射精前etc

直接飛

。。。。。。。。。。。。。。。。
4.真正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始於嚴格的語言訓練

正所謂「思想是無聲的語言,說話是有聲的思想」「語言即藝術」,任何人進行獨立思考都要以良好的語文能力(特別係母語)為基礎,讀經典、以大師及其作品為榜樣(例如不朽),從中學習如何準確、清晰、有風格地使用語言,盡早學識自己進行創作,並要學識對大眾傳媒(鄺神)所使用的語言感到生理上的嘔心。

佢本名作《查拉》有一節講”讀和寫”我係印象幾深引以為鑒,推薦一讀:
「一切寫出的作品中我只喜愛一個人用血寫成的東西。用血寫:你會體會到,血就是精神。要理解別人的血,不是容易辦到的:我憎恨懶洋洋地讀書的人。誰要是了解讀者,他就不會再為讀者做什麼。再過一世紀,還是這樣的讀者——精神本身就會發臭了。如果人人能學會讀書,長此下去,不僅破壞寫作,也破壞思考。」

「當你拒斥文化,文化才會接近你。」
。。。。。。。。。。。。。。
5.衡量大學教育的三個尺度(同時亦可以用來衝量個體)
1. 對哲學的需求,就好似尋晚有ching講,香港既教育最大問題係剝奪左學生對知識既好奇心同熱愛,而哲學作為學問之母,我地會接觸哲學既時機,想必是起源於對世界既懷疑、不明不白,只有係呢個時候,個人先會孕育出一種深刻又嚴肅既氣氛進行真正既求知、教育活動
2. 藝術方面的本能和修養,學齊白石講「欲立藝者,先立人。」,在我看來,可以掉轉講都得,學藝術既同時都係學做人。而香港既教育正正就係唔重視藝術,教育方法亦錯(我自己習畫幾年,呢個真係有排屌)另外尼采出名以文藝入哲,讀art jj真係要好好拜讀下,吸收下啲靈氣,會學到好多野。
3. 視希臘和羅馬輝煌時期的古典文化為榜樣,我個人感覺佢呢到有啲打飛機,省略
。。。。。。。。。。。。。。。
附上演講稿的尾聲

「他們缺乏引導 – 他們因此而毀滅。」

“我再說一遍,我的朋友! – 一切教育開始於反對所有現在被讚為大學自由的那些東西,開始於服從,開始於遵守秩序,開始於訓練,開始於願意服務。正像引導者需要被引導的人一樣,有待引導的人也需要引導者,在這裡支配著的是精神秩序中的一種前定安排,甚至是一種前定和諧,這”永恆的秩序”,萬物帶著合乎自然的重心不斷趨向於它,那一種文化卻與它背道而馳,企圖阻撓和毀滅它,那一種文化已登上了當代的寶座。它企圖把引導者貶為它的僕役,或者使他們備受折磨;當有待引導的人尋找自己命定的引導者之時,它伏擊他們,用麻醉手段減弱他們尋找著的本能,可是。儘管如此,倘若命定的雙方奮力戰鬥,負傷累累,終於會合。便有一種深邃的喜悅感湧起,就像奏響了永恆的弦樂一樣,關於這種感覺,我只能通過譬喻讓你們約略地領悟。德國的樂隊常常由一種很特別的干瘦而好脾氣的人組成,在音樂排練時,你們是否留心觀察過他們?任性的形式女神多麼會變著法兒玩!怎樣的鼻子和耳朵,多麼笨拙的,一副瘦骨架格格作響的動作!想像一下,倘若你們是聾子壓根兒沒有夢見過聲音和音樂的存在,只能把一個樂隊演奏的過程當作造型表演來欣賞,那麼,由於沒有聲音的理想化效果的干擾,你們就會看不夠這一出中世紀粗俗木刻手法的滑稽劇,這一種對君子(homo sapiens)的無害的滑稽模仿。

“然後,再打開你們的耳朵,回過頭來想一想你們的音樂意識,樂隊高處有一位動作得體的可敬的指揮,現在那一出造型滑稽劇對於你們不復存在了,你們在傾聽- 可是,在你們看來,彷彿有無聊的氣息從可敬的指揮投向他的樂隊。你們還只看到懈怠和疲沓,你們還只聽到節奏的模糊,旋律的普通和感覺的平庸,你們眼中的樂隊是一群冷淡沉悶的人,或者是一群完全令人厭惡的人。

然而,終於有一個天才,一個真正的天才張開幻想的翅膀來臨了,來到了這一群人中間-你們立刻覺察了某種難以置信的東西,這個天才彷彿在閃電般的心靈變化中進入了所有這些半獸的軀體,現在彷彿又只有一隻魔法的眼睛從他們全體中向外看,你們在傾聽和觀看-但現在你們變成聽不夠了!倘若你們現在再觀察時而狂吼時而低訴的樂隊,感受到每一塊肌肉的靈巧的繃緊和每一個姿勢的節律的必然。你們就會產生同感,懂得什麼是引導者與被引導者之間的前定和諧,在精神的秩序中一切如何擁人如此建構著的組織中去了。通過我的譬喻,你們即可明白,我所理解的真正的教育機構究竟是什麼,而在大學身上我又為何沒有看到一丁點兒這種機構的影子。“
。。。。。。。。。。。。。
夜了,打住咁多先,有野問盡量答

– by mm s
1/2019

John
如果我冇理解錯 所謂的教育即提供一個平台等天才表演?

mm s
其實好似上面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條片講既咁理想
培育好啲人

mm s
對佢黎講,每個人都有佢應有位置
非精英便靠後
相信大家都見識過好多人有學識但無修養

John
收養好難短時間培養出嚟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邊個判斷誰係天才?
你篇文好長,我諗一時間消化唔到所有point:joy_cat:

mm s
好問題
其實本野都係好薄百頁不足,但我都飛左好多內容,深入思考真假對錯先係最難,我暫時都俾唔到咩評語,可能佢個陣睇到既時代弊病就係咁

至於何謂天才?點判斷,似乎要睇翻範疇
唔能夠用單一準則界定,有啲人可能係音樂有人科學有人運動etc
直覺話俾我聽,最最最勁個啲通常都無從判斷
舉個例世上真係有人可以記哂差唔多成個圖書館既書入腦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百幾頁,但可能用咗好多專有名詞,內容量就唔止頁數上嘅數量了

用梵高做例子,佢喺當時畀人以為係癲佬,如果唔係佢堅持繼續畫,後世嘅人唔會知以前有個天才畫家出現過。所以青少年喺好細個嘅時候不斷畀人話你唔得,咁好易扼殺咗天才。

mm s
其實我覺得梵高都係大家吹奏出黎,事實上係咪真係咁靚?我又唔覺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佢係用生命去畫佢嘅作品,藝術唔係講靚唔靚,係講佢透過作品去影響去表達,去令觀賞者有一啲得著
我覺得

mm s
其實我自己幾年黎都算閱畫過萬,好多人都係用生命去畫佢既作品,我會咁樣睇,梵高真正感染人係佢個人生故事,可能百年之後袁生都會俾人吹奏
梵高佢sell既唔係畫,而係佢條悲劇命
跟住好多藝術商就吹奏到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神化咗佢呢個形象,但其實大把人同佢一樣用自己成世人做同一樣野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可能你感受唔到啦,每個人都有唔同嘅🤔

mm s
所以簡而言之,我會將佢擺係普通:joy:
我記得以前睇過一篇文,人類社會一年出產幾多個藝術學生
可以試下咁諗,佢係咪真係咁特別?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都唔緊要嘅
咁結論係咩?

邊個佢?正如頭先講,無人判斷到某人係咪天才吧?

mm s
梵高囉

你要留意翻一點喎,梵高真係一個連基礎透視都做唔好既人(雖然無話一定要透視好先係好畫作)
我自己個人感覺真係無咩特別
當然我對佢人生係相當敬佩

April~荷蘭遊記tg channel,歡迎pm求link
藝術點可以畀任何野限死,限得死已經係模仿,無咗生命
透視,影張相就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