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往來誌

今次打算用有趣、淺白既方法去講下香港歷史 (2)

(編註)
1. 原post link於此, 誠意鼓勵大家推推post
2. 為利於閱讀, 現只留有心回覆
3. 就史料爭拗卻未見詳盡觀點者亦刪去
4. 回應本blog初衷, 所有圖片均未有include
5. 引用內容以”/”標示
6. 內容太多, 呢邊會分開幾個post
7. 部分引用時事講笑(以”*”標示),編者會盡量加返註解係段尾

今次打算用有趣、淺白既方法去講下香港歷史全系列

致敬 科學怪人巴打 & 所有推post巴打 @LiHKG
(/編註)

10. 略略講下九龍半島初期發展/#107
Offtopic 香港柴油電動火車 意外歷史/#110
11. 早期香港公務員制度/#119
12. 歡樂滿東華/#131
13. 非禮虐兒集中營 – 猜一痴線機構/#134
14. 香港西醫書院/#144
15. 由借錢文化講撕紙銀行/#152

#107科學怪人
10. 略略講下九龍半島初期發展

其實去到1858年,都未有九龍果陣,香港既本地稅收已經可以供給港府既長期開支,唔駛英國財政部再補貼

英國佔領九龍之後,擁有更多土地同維港既控制全權,令到香港既經濟更加繁榮

一開始英國為咗令到香港島可以有更多既土地發展,其實打算將尖沙咀劃為軍事用途

換言之,本身住喺尖沙咀既華人就要搬,咁唯一既選擇就係向北移動,於是就形成咗喺油麻地同旺角既華人社區

咁油麻地當時其實都近海既,有唔少居民靠捕魚為生。有漁船就即係有商機,於是沿岸附近開設咗唔少補充漁船所需既桐油店、麻繩店,油麻地依個名就係咁嚟

廟街巴絲應該就去得多,之但係有無留意條街其實係中間斷開,而斷開果個位就有天后廟建築群呢?

油麻地天后廟既沿革變化可以睇返小弟之前既歷史建築post,在此不重覆

但係想講既廟街個名正正就係因為天后廟,而廟街斷開就因為以前其實係兩條街嚟,廟北街同廟南街,去到1870年代先至合二為一

至於尖沙咀其實好近維港,亦係一個超有發展潛力既地方,長期攞嚟做軍事基地實在太過浪費,所以後來都放返出嚟,並且定為住宅區

尖沙咀既居民當中好多都係歐洲人,所以香港首富何東先生就捐15000元起咗一座國際學校: 九龍英童學校,照顧教育需要
(而家係古物古蹟辦事處同古諮會既聯合總部)

英童既沿革變化都可以睇返小弟之前既歷史建築post

乞求大家經過尖沙咀喺對面名店之餘,都可以去英童睇下,回顧依段歷史

2014年做完脫漆、除鹽、修補爆裂紅磚等既修復之後,絕對值得去睇一次

#110科學怪人
慶祝過一百正評特別講解:
(之後每100個正評都會講下1d 睇書、上網都唔會搵到既歷史)

香港柴油電動火車 意外歷史

先講下咩係柴油電動火車

佢係先燒柴油作為發電燃料,電力會儲喺電箱度使用,電箱再推動火車頭
四個以直流電驅動既摩打就可以令到火車頭行駛

注意

只有火車頭有動力

(直流電摩打存在機件大、功率小既問題
所以現代電氣化火車都用交流電摩打)

當時只有車站係有固網電話,喺火車上面係無任何通訊設備

咁問題就出現: 如果中途壞車/遇上意外,就要等下一個車站見夠鐘車都未到既話,就搵職員循路軋行去睇下發生咩事

常見既意外主要有:

1. 車撞人:

火車沿線軋道喺未全面電氣化之前,都無好似而家咁全部欄住,d行人係可以隨意橫過

火車唔似得普通私家車咁易煞停,當時一架全速前進既火車緊急煞停之後,都仲要前行少於400米既距離(視乎軋道、天氣)

所以如果有人送死/無聽到火車響安既聲,基本上都一定如願以償

依個問題,要去到火車電氣化之後,全線軋道封哂圍欄先至得到解決

不過封圍欄既主因唔係因為車撞人,而係頭頂既高壓電纜有25000V既電壓,要確保人同電纜有2.5米安全距離

2. 火車頭不能前進

正常貨運列車最高載重量係1200公噸,之不過好多時都會超載
一般情況下超載都會行到,只不過由於沙田上畢架山隧道一段比較陡斜,如果喺沙田期間有咩事要緊急減速,就好可能唔夠力衝上去

當時既火車軋道都係單軋,即係話一旦有車塞喺度,就會令果個位以南/以北既服務全部暫停

要搶救情況既辦法就只有從紅磡/羅湖調來救援車頭,駁喺出事既火車頭前面,之後再兩個火車頭同時推動車卡

為了把問題徹底解決,鐵路重整期間當局棄用原有既畢架山隧道,並另闢咗陡斜度較低之新隧道;

3. 掃腳意外

準備電氣化工程時,九廣鐵路公司陸續將矮月台改建成現時的高月台;然而過往乘客喜歡從車卡空隙把肢體向外伸展既漏習未改到

當列車駛至變高月台時,未能及時收回既肢體就有機會撞傷

即使司機自己喺駛近車站果陣有細心向後察看車卡既情況,對相關漏習者響號示警,仍有失魂者未睱注意,導致意外無可避免

相關問題直至九鐵引入完全密封的空調車廂,完全取代舊有的柴油電動火車車廂之後,先至解決

#114簡達華朗素
/巴打可以講埋南明同香港嘅關係
其實係可以講多少少
我將個重點放咗喺遷界方面,睇書除咗話鄭氏喺香港有攞補給同招人之外就無講太多
巴打有咩可以具體補充下 /
係順治其間香港仲係奉緊永曆年號 就係因為李萬榮呢個人 佢係抗清領袖 佔據左針山石城抗清 者大約荃灣城門一帶 仲教香港嘅村民起圍樓對抗敵人 好似錦田嘅吉慶圍咁 係呢段時候香港都比較平靜 所以啲人都好擁護佢

#116科學怪人
其實幾個朝代既香港人都好忠心

#119科學怪人
11. 早期香港公務員制度

香港有唔少都係華人,但係初期香港既公務員都係英國派嚟,全部都唔識中文,形成管治上既難度同隔閡

而喺香港既英人社群都係得幾百人,實在好難搵到有政治才能又識中文既人加入公務員團隊

去到1855年,英國殖民地部大臣羅素規定,香港公務員必須學習中文先可申請加薪

1860年港督羅便臣開始著手進一步既改革,以年薪25英鎊請教師開班教公務員中文,可惜當時公務員每日要工作6小時,實在無辦法專注學習,所以效果並唔理想

咁個問題都要解決,於是就推出「官學生計劃」,喺英國著名學府度延攬二十歲以下既大學生嚟香港

頭一年挑選3個、往後每年2個

獲選既官學生會獲得100英鎊作為嚟香港既川資同安頓費,之後兩年每年發薪200英鎊

佢地過到嚟唔駛返工,只需要全職學習中文
但係每半年都要作考核,唔合格就要被遣返回國並且需要歸還之前果100英鎊

通過之後就可以成為政府傳譯官,往後再按工作表現升任高級公務員

依個計劃訓練唔少通曉中文既政治人才,改善咗對華人既管治

後來港督梅含理、金文泰、葛量洪都係官學生出身

#126科學怪人
個人認為
喺歷史建築既保育方面
除咗要保存之外,仲要活化
保存果方面香港其實已經做得好好
好多都真係可以做到「修舊如舊」、形神兼備

睇下大陸內省同泰王國d 建築就明我講乜
好多都整得太新無咗種味道

而活化要做得好既關鍵,除咗建築物要keep住有用途、有人去之外
更加重要既係廣大市民去到果個地方
應該要了解該處過往既用途同一磚一瓦既意義
諗得返/認識到當年既歷史

我舉個例
即使港女/遊客都鐘意去尖沙咀鐘樓打卡
但如果純粹知道有座咁既野、望落幾靚
我會覺得鐘樓既活化係未如理想

最基本大眾都應該要知道佢係前九廣鐵路九龍總站既一部分
望到會去諗下點解淨係向住維港果面先有窗口既當然更好

歷史教育本應係教育局既工作
但香港史一直都未能獨立成科,都係地理、中西史、經公、通識科之類輕輕帶過(好過以前英治香港少少咁解)
不過可悲既係政府將香港歷史教育既重擔放喺康文署既博物館度
學生平時應付考試已經夠煩,仲邊會有心思去細閱歷史博物館d 展板
連要考試既野都未必記得住,依d睇咗都未必記得啦

#131科學怪人
12. 歡樂滿東華

標題既節目,巴絲應該年年都有睇,就算唔睇到應該有聽過
而家既東華既有大型籌款活動,又做埋地主有物業收租

咁講講東華既歷史啦

話說太平天國亂事期間,包括廣州在內既成個華南地區都處於動盪;之後英法聯軍攻打滿清果陣,比較多外商既廣州自然成為反洋人最激烈既地方,紛爭不斷

於是唔少華南既中國富商同外國商行華人買辦都遷徙到香港繼續搵食,形成咗香港既上層華人階級

但係果陣香港既貧富懸殊都非常嚴重,因為大部份為咗逃避戰亂走難落嚟既都係低端人口

喺1870年代之前,香港只有幾間西醫院,但係住院收費對於華人貧民嚟講都比較貴,加上一般華人唔信西醫,所以西醫院對於華人有同無其實分別唔大

有錢華人會傾向睇中醫
無錢既華人就睇義祠

義祠其實即係寺廟,當時有d寺廟會劃出一部分地方,收容無錢既病人兼提供有限度既中醫服務

理想同現實,永遠都係有距離既

實際上義祠因爲收容病人過多、連基本既維護都缺乏
1869年廣福義祠爆出醜聞,令殘酷既現實曝光

調查官李思達入去巡查發現,有9至10個半死既病人喺廣福義祠所謂既「中式醫院」入面

當中有三大問題:
1. 空間不足: 病人只能訓喺一處無法企直身既地方

2. 衛生環境惡劣: 義祠成地尿迹無人清理,而且無任何窗口,只靠入口一扇門通風

3. 病人欠缺基本所需: 衣衫襤褸,兼長期無得換

咁都仲有人肯住,主要係因為中國人習俗係忌諱有人死喺屋企。調查後相信與其話病人係接受治療,不如話係入去等死

義祠醜聞被香港同英國既報章大肆報導,消息甚至傳到倫敦當局。令到港督麥當奴受輿論抨擊之餘,仲要畀殖民地部大臣捽佢快手解決問題

麥當奴即刻將義祠所有病人轉送去其他醫院,並且以義祠違反原來寺廟既功能作為奶油,收返義祠既管理權

不過依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始終貧苦華人都係無錢醫病,好快街頭就出現死屍同瀕危者

要解決依個問題,長遠始終都係需要起一間中醫院,即係東華醫院
錢從何來?
首先當時香港對賭博係寓禁於徵,麥當奴喺賭牌收入當中撥款115000作為東華既建築費同頭幾年既營運資金;
跟住就向班上層華人開刀,搵佢地籌旗,本身期望可以籌到15000,點知華人反應空前熱烈,最後籌到47000

終於,東華醫院喺1872年情人節開幕

當時只要捐10蚊,就可以有「同人」(董事)既名銜,多多益善;
捐得最多果班就可以做「總理」;
最活躍既總理梁安(英商仁記洋行買辦)被推選做「主席」

而東華作為慈善機構,無論係「主席」、「總理」、「同人」都唔會有錢分,同時亦都無需承擔醫院既負債

#134科學怪人
13. 非禮虐兒集中營 – 猜一痴線機構

香港某大慈善機構,呢排最為人熟悉既竟然唔係佢所提供既教育同社福服務,而係某項有益身心既課外活動

咁講返以前,因為由大陸鄉下到香港既交通並唔發達,而且路途遙遠,所以去得香港搵野做既中國貧民,好多都係男性

1850到60年代,華人社會男女比例失衡得非常嚴重,男同女人口係2:1

咁要解決生理需要,有錢就正經娶返個老婆

無錢既都唔可能成世學最近喺佐敦站好high果位人兄咁
https://img.eservice-hk.net/upload/2018/02/05/224314_4d402332770d5565491c64ef0bc3bd14.png

於是一門生意就應運而生: 拐帶業

拐子佬會由鄉下拐騙兒童同婦女賣到香港,男仔就好d,通常都係賣畀有錢人家做養子;女既就慘d,好彩既就賣去做人奴婢/老婆,唔好彩既就要做雞,解決窮人既性需要

初期拐子佬都只會喺街頭強行捉走未有成年人看顧既小朋友,不過後尾越做越過分,仲會通過誘騙既方式,搵貌似老實既老婦扮媒人說媒/扮請人到香港做傭人

1868年,香港政府終於成立法例,拐騙兒童既犯人要施以鞭刑;東華醫院成立之後請專人幫手捉犯,每日都有兩三單彈去法院審

被救出既婦女同兒童,會喺東華醫院既平安樓同福壽樓暫住,但始終總係會有人滿既一日

之但係拐匪又有新招,用甜言/威嚇既手段逼受害人喺警察面前承認自己係自願,所以拐騙問題始終都係解決唔到

咁來自東莞既僑港商人盧賡揚等62位,諗住做返d野,搵返華商籌旗,根據公司條例成立華人保良會,協助警察破案,並且聯署請求港督軒尼斯批准

華商覺得唔可以單靠香港警察打擊拐子佬,原因在於「以本邑人而查本邑之匪,見聞較確,可無枉縱之虞」

咁啱軒尼斯又係改革型既港督,都恨咗解決拐子佬問題好耐,難得華人肯出錢出力當然求之不得

1878年底,東華借出平安、福壽二樓畀華人保安會辦公,隨即展開「打匪保良」既工作

當務之急係先由華商出資懸紅捉拐匪,每捉一個獎二十大元
(可以請大家唱K)(*)

後尾同港府夾好,成立「華人保良會」,同東華一樣又係捐十蚊可以做同人

咁保良會負責出資請暗差拉人,暗差被授予警察同等既執法權力,不過只限捉拐匪,亦要將每日行動向警察方面報告
後尾暗差甚至有權登上華人船隻拉人,打擊經水路犯事既拐匪

另外拉到人,會轉由港府負責出果廿蚊獎金

至於被營救既人,保良會會交由港府論斷個別人士既去向,有唔同可能性:
1. 出川資畀佢地返鄉下
2. 無家可歸者會由保良會代為選擇配偶
3. 安排住宅畀佢地棲身

不過當時華人精英如果後繼無人,係會有買子立嗣既習慣;另外大家庭家務繁忙,都會買女為婢(妹仔)

保良會為咗唔想上層華人反對,以保留傳統風俗為由特別請求港督將以上行為「從寬免究」

去到1882年,正式既《保良局條例》成立,保良局已經得到英國殖民地部正式首肯,無須註冊為有限公司

咁單靠華商捐款都唔係長遠,成局初期「保赤安良」工作既開支由上環文武廟同東華支持,運作4年已經救出並安置咗1037名受害人
https://img.eservice-hk.net/upload/2018/02/05/230546_1e564bf75c06294e10622733b24de962.png

(*) 廿蚊唱K, 詳情可google”今日大佬仲比左廿蚊我食飯”

#136赤紅之野馬
以前嘅保良局係保護小朋友
再睇返今日嘅保良局訓練營 幾大對比

#137科學怪人
/以前嘅保良局係保護小朋友
再睇返今日嘅保良局訓練營 幾大對比 /
以前做總理為公義,無私付出,要達成人道使命
而家做總理為商機,沽名釣譽,要完成政治任務

頭盔: 以上內容為亂up

#140簡達華朗素
以為你會講多啲保良局對蓄婢制度嘅主張

#143科學怪人
/以為你會講多啲保良局對蓄婢制度嘅主張 /
解釋多少少

保良局d 捐錢既人,以致係總理自己都係華商,屋企都有買嗣、蓄婢(妹仔)既傳統
除咗防止華人反對,亦都出於對自己利益既保障,保良局係引用返當初英國義律對華人「依風俗治理」既承諾要求豁免,對於拐賣同逼良為娼就要重罰
保良局認為中國傳統歷來買賣人口係雙方(富人同生父母)同意、出於自願,同誘拐係兩回事

#144科學怪人
14. 香港西醫書院

當英國喺香港建立殖民地既時候,因為英國人本身對於香港本地既疾病無免疫力,以致去到1843年,已經有24%既駐港英軍因病死亡。西醫服務一開埠就已經係急切要解決既問題

因此1843年就已經有教會醫院喺摩理臣山提供西醫服務,但政府醫院就要去到1849年先有(國家醫院)

華人對於西醫係偏向抗拒,所以1872年成立既東華醫院提供既中醫服務深受華人歡迎

不過隨住華人人數越來越多、病患問題變得明顯,港英政府始終覺得中醫唔能夠有效治療重症,想逼使東華醫院同時提供西醫服務,但係當年香港並無一所培訓西醫既學校,所有西醫都係自己出國留學再返嚟執葉(*),根本就無可能提供到足夠數量去實行

因此實在有必要喺香港訓練返華人做西醫

咁去到1881年,來自加拿大既楊格醫生同倫敦傳道會合作,成立那打素診所,專為貧苦既華人服務

當時居民無錢就無權揀睇中醫,求其睇好就算,不過睇睇下又發覺西醫原來又幾好wor,消息亦都喺華人社區傳開,診所好快就客似雲來

咁啱另一個醫生何啟本身因為自己間西醫診所無華人肯睇,被逼轉做律師反而發達
見到楊格間診所成功,自然想圓返醫生夢
何啟出資22000喺荷里活道購置土地,幫楊格由診所升級為醫院

醫院命名為雅麗氏醫院,係為咗紀念何啟既亡妻Alice

咁啱又有一個有心既醫生叫孟生,佢喺1885年成立牛奶公司(Dairy Farm),提供優質既鮮奶保障香港市民健康。孟生加入雅麗氏醫院,仲游說其他同事認同要喺華人社區推廣西醫,長遠係一定要直接訓練合資格既華人醫生同護士

終於依班醫生向港督德輔成功爭取成立香港西醫書院,由孟生擔任首任院長

為咗增加書院既認授性,佢地邀請德輔擔任校董會主席、登記官史釗域做司庫,甚至搵埋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做書院贊助人

1911年書院正式同HKU合併,後話

(*)正字為執業. 此處用”葉”典故: 香港律師何君堯多年以黎訛稱自己係英國”執業大律師”, 佢近日發表多番低智反社會言論, 引起有心人向英國律師公會查詢, 公會回覆並不識此人. 全港上下戲稱何”英國執葉”.

#152科學怪人
15. 由借錢文化講撕紙銀行

作為香港人,每日收到一兩個推銷電話係係家常便飯
當中最常聽到既都係乜嘢低息貸款之類

而家香港銀行多過米鋪,係鐵一般既事實,借錢都係人地求你
不過喺香港開埠初期,想借錢,特別係用於做生意係難過登天既一回事

喺1850年代,隨住香港貿易同航運業務發展,怡和、寶順等既大洋行都設有銀行業務部

不過因為始終多個香爐多隻鬼,實際上果d 洋行唔會輕易批出貸款畀其他急需發展既細洋行

為咗應付香港同中國公司既借貸需要,英資銀行例如渣打、有利等都喺香港開設分行

可惜始終分行如果要批出大筆貸款既話都需要請示英國總行,而以當時既通訊條件嚟講就顯得費時失事,要急用基本上無可能批得出

咁大英輪船公司既香港分公司負責人蘇石蘭有一日就收到某個船長傳來消息,話有一間總部設於孟買既「中國銀行」(非中共國企)準備喺香港設立總部,並且會對往來中國同日本既貿易直接提供貸款

船長仲教路話如果可以趕喺中國銀行公開招股之前認構既話一定可以勁賺7成

不過蘇石蘭就覺得,畀人賺不如自己做
佢睇得出香港商界對於本地銀行係有實際需要,於是就有一個目標,就係要搶喺中國銀行開張之前快手另外創立一間銀行

為咗快手,蘇石蘭用咗短短5日時間同哂喺香港既洋行聯絡,並且撰寫撕紙銀行成立既計劃書,點都要搶喺中國銀行之前招股

兵行險著,蘇石蘭甚至未經過部分洋行既同意(只係畀人地睇過計劃書而人地根本未有表示),就頭版刊登宣佈各大洋行既老細作為臨時委員會既成員,令到香港大眾都誤以為撕紙銀行係各大洋行既支持,對於往後既招股都非常有利

撕紙銀行強調自己直接對中國既貿易有興趣,喺香港同上海投資者都有得認購股份

只係短短一星期,喺香港招股既部分,已經超額認購

過咗兩三個禮拜,「中國銀行」既特使先至喺到香港招股,可惜一股都無人認購,亦都搵唔到任何有資格既人做董事,未開門先收皮

撕紙銀行擁有地利,提供快捷服務之餘資金充足

除咗壟斷當時中國既銀行業務之外,亦成為晚清政府外債既主要債權人,因為咁賺得好勁

作為英國第一間完全喺中原地區集資既銀行,佢既總部設喺香港連續長達140年

#154科學怪人
/係咪hsbc啊? /
仲有邊間會喺銀行總部門口「撕紙」

Exit mobile version